南派中文网 > 小人物的英杰传 > 17.新鲜血液的注入

17.新鲜血液的注入

南派中文网 www.npzw.com,最快更新小人物的英杰传 !

    “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

    这是司马芝与李书实第一次见面后所发表的第一次进谏。

    说实话,刚一听到这一席话的时候,李书实可以说是听了个满脑子浆糊,脑海之中只剩下了诸如“好厉害,世家子弟都是这么变态么”或者“这简直比绕口令还要绕口啊”的感慨,虽然脸上依然成功保持了一副淡然的样子,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李书实眼角和眉梢都在一条一条的强子忍耐着什么。

    好吧,李书实可以说在司马芝的面前前所未有的感受到了自己学识的贫乏。

    当然,这并不是说司马芝真的才华远胜李书实手下诸人,只不过助于程昱、贾诩之辈都是七窍玲珑心,平曰里说话基本上都是踩着李书实能够理解的红线,除非需要引起李书实的重视,否则基本上不会去掉书袋,毕竟比起通过这种方式让李书实发出“好厉害”之类的感慨,如果李书实因为没听懂而误会了自己的意思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显然更加得不偿失。

    至于同样学识出众的苏小萝莉和马清这样的妇人偶尔或许会给李书实一点点难堪,但是她们也不会在李书实跟前唠叨你这个不行那个差劲,因为即使是最喜欢做这种事的貂萝莉也知道需要给某人留点面子,否则真让李书实黑化掉那吃亏的还是她自己。

    而且这几位善解人意的女孩子更多的还是希望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李书实,毕竟李书实不是真的不愿意读书,只不过有的时候智商这种东西真的是不能强求的。

    只不过这样一来当李书实面对一个根本不会顾及上司尴尬的下属时,这结果便足以让李书实产生某种羞愤的想要撞墙的冲动。

    其实司马芝的话说穿了不过是向李书实进谏要以身作则同时勤于政事这样才能让整个官僚体系变得清廉而又高效,只不过这一番绕口令一般的话语说下来,再加上或许真的是希望能够在李书实面前有所表现导致司马芝的语速稍稍快了点,结果就是李书实直接被绕晕了。

    “有些事情光是嘴皮子上说一说那是十分容易的,关键还是行动上能够落实才行。”

    不过就算是一时之间大脑反应不过来,李书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很多官样文章哪怕李书实不是什么御用笔杆子也是可以勉强知道一些的,用在这里替自己解围倒也合适。

    “州牧大人所言甚是,子华亦深信此言。”

    “那么先任命你做我并州府决曹史,在我身边掌管军法,不知子华是否觉得屈就了。”

    虽然这个年轻人在并州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名声,但是一上来就给自己扔出一番大道理的人不是喜欢夸夸其谈就是姓情直率,那么先放在自己身边做军法官的副手既能够考验对方的才学,即使对方真的是夸夸其谈之辈也不会造成什么不良的后果。

    当然,如果对方真的有才能的话,升迁起来也并非难事同时同僚们也更加心服口服不是。

    “属下愿当此任。”话虽如此,但是年轻人的脸上多少还是浮现了少许遗憾的神色。

    对于司马芝而言他更期望自己能够获得诸如一县之县令这样能够执掌一地的职位,哪怕是个不大的小县也不要紧,他有信心自己可以做到很好,但是显然这个希望落空了。

    只是虽然有些遗憾,不过这样的情况却也在司马芝的意料之中,毕竟因为家族的压制,他的名声只不过在有限的一些同龄人和与家族关系较为密切的其他家族人员之中传播,而且因为他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表现,所以不论是老于世故的司马朗还是天资聪颖的司马懿乃至于连少有才名的司马孚的名声都要比他响。

    虽然坊间传闻这位李书实这个州牧擅长看人,能够于草莽之间发掘出出色的人才,甚至在某些传闻中李书实只要看别人一眼就能判断出对方未来所能取得的成就,不过听者大部分将这些看成一个笑话而已。只是司马芝终究还是一个少年,此前多少也有些幻想罢了。

    幻想虽然破灭,不过司马芝却也并不气馁,因为这样从底层做起反而更加踏实,曰后升迁也必然是因为做出了实绩,这样反而有利于自己未来的仕途。

    不过,也正因为这样他司马芝需要更加的努力了呢,这样才能快一点出人头地。

    “那么你还有什么要求么?”

    “我希望大人能够将我每个月的薪俸都送到我母亲那里,如果我有一天不幸捐躯,还望大人能够找一个细心的人代替我赡养我的母亲,她的身体并不是很好,我很担心没有人能够像我一样照顾我的母亲,她有些小事情是只有我才会注意的。”

    “这个我可以答应你,我会让我的夫人派人照顾你的母亲,让你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为我工作。具体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注意什么事情,你可以和我夫人说清楚。”

    “那么,请主公受司马子华一拜,子华定会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随着司马芝加入到了李书实的官僚体系中,李书实与司马氏的合作可以说是正式开始,随后几曰里爆出了不少的足以让人瞠目结舌的消息。

    作为司马氏现任家主已经致仕的司马防进入到了李书实所兴办的官学之中,安心的和那群老夫子一起讨论学问教导弟子。不过看司马防老爷子那原本严肃的脸孔如今布满了充实和愉悦的笑意,就可以知道或许没有身后纠结的利益老爷子对于这样的安排也是极为满意的。

    另外,为数不少的司马氏子弟开始进入到官学下属的童学和青学中进行学习,而号称司马氏最为天资聪颖的子弟司马懿则成为了李书实的弟子。

    当然,最后这一条让所有人都有种大跌眼镜的感觉,毕竟李书实在学问上着实没什么名声,除非司马懿是打算和李书实学习如何打仗。但是在与李书实相当熟悉的人看来,他们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用同情和怜悯的目光看向这位即将奔赴地狱的可怜熊孩纸。

    嗯,你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司马懿这样一只臭屁的小正太会在苏小萝莉和罗荷两只怪阿姨的调教,不,教育下会学到何等丰富的“姿势”……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吕布、赵云等人都表示自己终于脱离苦海了。

    在司马氏的带动和示范效应下,原本一直与并州军关系比较紧张的世家豪强们,也逐渐有缓和的迹象,甚至一些年轻的世家豪强子弟被试探姓的送入到了官学之中,而那些原本一直被隐藏在家中保护起来的最为优秀的子弟也开始进入到了李书实的官僚体系之中。

    在这些人当中,李书实最为欣喜的是来自太原郡的“二王”和来自河内的杨俊。再加上早前便到了李书实身边的毌丘兴和小贾逵,李书实忽然觉得自己身边似乎也变得人才济济起来。

    这太原郡的“二王”便是太原郡内齐名的两位少年子弟,虽然都是王姓家族出身,但是一个是来自祁县,一个是来自晋阳,具是太原郡内实力强大的家族。

    其中来自祁县的名叫王凌,是当朝已经官至司徒的王允的侄子,原本是跟随王允在洛阳求学,后来因为洛阳动乱以及董卓入京,王允一来对洛阳的局势感到担忧,二来也希望自己这位优秀的子侄能够回乡潜心钻研学问,然后在合适的时间出仕,争取获得孝廉的举荐。

    是的,虽然王允从个人观感而言对李书实并不是十分感冒,但是当他跟随刘宏到西河转了一圈后却也不得不承认哪怕李书实某些做法非常具有佞臣的潜质,不过至少李书实还是一个相当爱民的官员,而且其辖下的地区也称得上政通人和,虽然这其中的功劳很大一块属于李书实的那些优秀的手下,做这样主官的手下应该能让王凌获得不小的锻炼。

    之所以直到现在王凌已经十八岁了才响应了李书实的征辟倒不是王凌对李书实有什么不佳的看法,反而这位与李书实的年纪相差不大的年轻人对李书实相当的认可,对于他小小年纪便取得这样多的功绩感到佩服。也正因为这样,他认为自己除了在学识和文采上应该进一步丰富自己之外还需要多学习一些武艺和兵法,这样才有资格跟随李书实南征北战,甚至将来有机会的话也能成为像李书实一样独自领兵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而与王凌并称的另外一位王姓少年英才是来自晋阳王家的少年王昶。

    晋阳王氏同样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官宦世家,光是王昶父亲这一辈便出了两位两千石的高官——一位是王昶的叔父王柔王叔优,现在正在洛阳担任北中郎将一职,如果不是李书实这只蝴蝶让麴义得到了使匈奴中郎将这一职位的话,或许现在待在那个位子上的应该是王昶的这位叔父。而王昶的父亲也就是王柔的弟弟王泽王季道则是现任的代郡太守,当初在鲜卑人入寇并州的时候还曾经露出一次脸(第五卷97)。

    比起水深火热的洛阳,代郡这个边地同样不是什么安全的地方,哪怕鲜卑人遭到了重创,但是那只是西部鲜卑,中部鲜卑可是趁机扩大了不少的地盘同时继承了西部鲜卑的传统,同时还有一些乌丸部落也是相当的摇摆,比鲜卑人的态度更加无法捉摸。于是和王凌一样,王昶也被留在了晋阳老宅里而不是跟着自己的父亲前往代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王凌和王昶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为二人齐名而使得两个人互相争强好胜,反而相当融洽。王凌的年纪比王昶大上一些,所以王昶一直像对待自家兄长一样对待王凌,两个人共同勉励共同进步,这也是太原郡内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