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又坤的祖上,很早就迁居来到了白城。
白城,山不陡峭,湖不深洼,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春日,阳光和煦而短暂;夏日,风和而日照并不灼然;秋日,凉爽且润泽;冬日,寒冷但不泠冽。
这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桑蚕养殖。
起初,他们家就靠养蚕纺丝为生。
随着白城人口越来越多,这里的制造业逐渐成为经济的主要动力。
但凡印有白城徽记的商品,在全国都能卖出好价钱。
赵家的蚕丝生意越做越好,祖上就用攒下的积蓄,置办田产,鼓励子孙学文识字。
赵又坤曾祖父的爷爷,赵申南,自幼苦读诗书,勤勉好学,在27岁时考取功名,当上一名小小的县令。
1780年正月十二日,乾隆帝从京师出发,开始第五次南巡。
得见白城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便开始对赵申南另眼相看。
此后三十余年里,赵申南可谓步步高升,官至知府一职。
一年夏末,赵申南一行北上京师,刚出白城不久,便在官道上遇到几个衣衫破烂的之人。
最前面的是一个三十开外的男子,身后是,一年轻女子,一位老妇和三个幼童。
赵申南仔细询问方知,他们是从距离白城不远的北马山逃难而来。
不知从何时起,北马山来了一群土匪,平日里倒也还好,可一旦入夜,他们便会冲下山来,袭击山下的北马村。
这几位逃难者,就是住在北马村的乡民,被迫无奈,只能拖家带口往白城逃去。
赵申南听到此处,咬牙切齿痛心疾首。
吩咐管家给了他们一些银两,并嘱咐他们说:
“去到白城,尔等只管投奔城西赵府,吾令尔等进丝坊,习得蚕丝之道。”
逃难之人,跪地感恩,抹去眼泪,向白城而去。
赵申南又令人快马加鞭,赶回白城送信。
随后调集兵力,直捣北马山。
剿匪之事,被白城百姓津津乐道,成为一段佳话。
赵申南之后,他的三个儿子因家产问题,大打出手,最终闹得分家独立。
大儿子带着家眷北上京师;二儿子孤身一人,也不知踪迹;三儿子,决定留在白城,继续蚕丝之业。
赵家子孙,后虽饱读诗书,但才华有限,逐渐淡出了官场。
(未完待续)(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相邻推荐:骷髅神王 带着空间当王妃,夫君逆天宠 顶流他亲妈又变美了 摄政王他非要喜当爹 斗罗之诸天升级 冢三国 猎狼2决不宽恕 我的禁忌左手 谁还不是个狼人 觅仙迹踏天路 逆天邪神宫斗同人 差一步成仙 感受痛苦吧女主角 魔性唐僧闹西游 遇你可好 末世重生之易瑶 大尊主 超神学院之漫威神探 徒弟,你在玩一种很新的爱师尊 藏地行者